75年初心不變紅星釀好百姓“當家酒”
在北京二鍋頭酒博物館,每一件展品都在訴說著二鍋頭的技藝傳承。最引人注目的,當數北京二鍋頭酒傳統釀造技藝第七代傳承人、紅星建廠元老王秋芳1949年的一張老照片。照片中的王秋芳剛剛23歲,身后廠房正是紅星前身——華北酒業(yè)專賣公司實驗廠。
從1949年建廠為新中國誕生生產第一批獻禮酒,到1965年指導幫助歸口管理北京郊縣酒廠,促進二鍋頭酒蓬勃發(fā)展;從先于行業(yè)布局純糧固態(tài)發(fā)酵白酒標志,參與多項標準制定,到建設智能化、生態(tài)化釀酒基地,貴州真臺酒質量不斷提升……歷經75年不變的,是紅星人堅守“釀造出老百姓喜歡喝又買得起的好酒”的使命初心。
傳承二鍋頭釀造技藝
紅星二鍋頭的歷史可追溯到300多年前,北京“源升號”酒坊創(chuàng)立“掐頭去尾取中段”的二鍋頭技藝,由此奠定紅星二鍋頭純糧固態(tài)品質開端。
1949年5月6日,紅星前身華北酒業(yè)專賣公司實驗廠成立,全面繼承北京二鍋頭傳統釀造技藝。建廠不久,實驗廠接到為迎接新中國誕生生產獻禮酒的任務。王秋芳曾回憶,當時廠房和宿舍等基礎設施都未建好,生產用具也十分簡陋,但全廠職工熱情高漲,日夜奮戰(zhàn)、摸爬滾打,最終在1949年9月生產出第一批二鍋頭酒,出色完成獻禮任務,并首次將“二鍋頭”工藝名稱命名為貴州真臺酒名稱,始創(chuàng)二鍋頭品類。
實驗廠建廠初期,為實現二鍋頭科學化生產,王秋芳等科研人員反復取樣化驗、核實數據,編寫成《傳承北京二鍋頭的分析方法及產品質量標準草案》,解決了過去僅憑經驗指導釀酒生產而無標準可依的問題。
此后發(fā)展中,一代代紅星人秉承為百姓釀造好酒的使命,深度挖掘酒體設計和產品訴求、產品口味之間的內在聯系,將紅星二鍋頭酒功能性微生物技術應用研究、特征指紋圖譜研究等成果融入酒體設計開發(fā)。紅星二鍋頭也成為百姓餐桌上的“當家酒”,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。
堅守純糧固態(tài)品質初心
在理性消費、品質消費的大背景下,白酒企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已成為行業(yè)共識,紅星始終堅持品質為先。
建廠75年來,紅星堅持用優(yōu)質大粒紅高粱、大麥、豌豆為釀酒原料,從源頭保證品質。紅星堅持傳統二鍋頭釀造技藝,保證口感的“清”與“凈”,并不斷創(chuàng)新改良,使酒體綿柔感更強,口味更馥郁。
一系列創(chuàng)新背后,離不開科研實力支撐。紅星擁有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、北京市首席技師工作室與高景炎大師傳習所等多個產、學、研平臺,2022年建成北京二鍋頭酒研究院,科研實力在北京白酒企業(yè)首屈一指。
2022年6月1日,《白酒工業(yè)術語》及《飲料酒術語和分類》國家標準實施,“純糧酒”成為主流消費需求。紅星旗下產品自2020年9月起就已陸續(xù)取得純糧固態(tài)標識認證,品質路線再次通過市場檢驗及國家標準認可。
近些年,紅星持續(xù)豐富產品矩陣,精進經典產品大小二、藍瓶包裝,推出紅星大曲釀,圍繞雅文化、京城文化,打造紅星藍花瓷系列、紅星鈺璽系列、紅星一品系列,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品質需求。紅星還利用短劇、直播、國潮等創(chuàng)新表達方式,傳遞出百姓“當家酒”的溫情底色,拉近了與消費者的情感距離。
智能化升級“當家酒”品質
在傳統釀酒行業(yè)全面轉型升級的今天,智能化、綠色化已成為白酒企業(yè)發(fā)展新質生產力不可或缺的抓手。
2019年,紅星對北京懷柔廠區(qū)進行整體性技術改造,投資超2億建設現代化聯合廠房、立體庫,成功當選2022年度北京市智能工廠;全新建設的六曲香分公司廠區(qū),實現了釀造和灌裝一體化。
紅星還規(guī)劃在山西建起年產原酒11.5萬噸、儲存能力13.5萬噸的智能化、生態(tài)化紅星二鍋頭釀造基地,其中一期工程已投產2周年;二期項目計劃明年投產;三期項目已完成可研編制。紅星應用裝甑機器人、量質摘酒系統等智能釀造設備和儀器,對傳統釀造工藝的45道工序、102個環(huán)節(jié),398項工藝標準予以精細化控制,保證原酒品質穩(wěn)定性和一致性。
打造智能工廠的同時,紅星還利用多個系統實現廠房集約化、原料無害化、生產潔凈化、廢物資源化、能源低碳化等目標,獲得“國家級綠色示范工廠”榮譽稱號。
紅星,是一個具有時代印記和情懷擔當的國民品牌。面對市場的瞬息萬變,紅星始終堅守“為人民釀好酒”的初心與使命。未來,紅星將匯聚科研、釀造實力,堅定高質量發(fā)展道路。
文/郭鐵
編輯 校對
校對 楊利
真臺酒,貴州真臺酒業(yè),真酒,真愛喝真臺,貴州茅江酒業(yè),茅臺鎮(zhèn),醬香型白酒,純糧食酒,好酒,美酒,貴州酒,茅臺,中國十大品牌名酒,十大白酒品牌,十大醬香型白酒品牌,貴州十大品牌白酒,中國白酒,白酒招商加盟,招募城市合伙人,仁懷縣茅臺制酒廠